“一而再、再而三发生的伤医事件,希望到我这里,可以画上句号。”
陶勇不想立人设,更不愿被神化。如果不能再拿手术刀,他就做科研、带学生,带盲童巡演,没准还会写个小说。如今他受邀在网上讲课,也会跟粉丝搞点互动教学,此外,他还医院。“我现在的流量大概率是昙花一现,但也算带给过大家正能量。”
文┃尤蕾
春分这天,医院眼科主任医师陶勇受伤整整60天。
渐渐渡过暗黑时刻,陶勇说,现在的他是“reborn”(重生),而不是“survive”(活过来了)。
现在,每天一共6小时的复健占据了陶勇大部分白天的时光,这样的日子大概还会延续很久。
伤后,陶勇给盲童写了首诗,他希望有一天可以带着他们去巡演。“盲童也需要一条自食其力的路。他们眼中无光,心中应有光。”
陶勇受邀在网络上讲课。受伤之初,他已想好,如果不能再拿手术刀,就做科研,带学生。
他还想过,今后或许会写个小说。陶勇一直喜欢写东西,“小学时,作文得过全区一等奖”。之前,但凡有空,他都会写一写自己以及身边的人和事。
陶勇应该意识到自己“出圈”了——他在微博上有87万粉丝,“陶勇超话”阅读量过亿,还有专属的“桃花源”粉丝群,粉丝们喜欢喊他“陶三岁”。陶勇有时会空降超话,进群给粉丝搞点教学活动,有的粉丝会在教学后按时提交长达5页的学术论文,有人则洋洋洒洒写十几页的养殖综述,还有人赋诗、做美食、刺绣……
“我现在的流量大概率是昙花一现,但也算带给过大家正能量。”陶勇不打算立所谓的人设,不想被神化,他说自己就是个普通的青年医生,有点成绩,成长不易。
“桃花源”的slogan是“心中若有桃花源,何处不是水云间”,或许正暗合了陶勇的成长心路。
2月6日,陶勇在微博上发布了由他创作并朗读的诗歌《心中的梦》。/
北京眼科医生陶勇“这犹如名与利之间的选择,看个人想要什么”
陶勇伤后,病情稍稍稳定,他就用没有受伤的右手单手打完了《眼内液检测》的后记。这是他8年经验的总结,“仅凭经验判断葡萄膜炎的发病原因容易误诊误治,取眼里‘一丢丢水’做检测是更直接有效的判断方法”。
“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都是舶来品,到了我们这一代人,有责任用自己的大脑做一些原创性贡献。”
从学生时代开始,陶勇就不喜欢灌输式的机械性教育,认为这容易埋没独立思考的能力。医院眼医院工作就跟着陶勇学习,“主任是一个特别聪明的人,最与众不同的就是他爱思考,学知识很灵活,带学生是引导式、启发式,而非灌输”。
年,陶勇考入北京医科大学(现更名为北京大学医学部)临床医学专业。他的同学、医院儿科医生左英熹说,陶勇是他们班年龄最小的,就像大家的小弟弟。“他是个很单纯的人,我和他从本科到研究生都是同学,觉得至今他都没怎么变。”没有变的,一指心性,二指相貌。
在左英熹记忆里,陶勇一开始并不显山露水,成绩也在中等。“他不是那种大学里特别出挑的男生,不谈恋爱,也很少参加社团。”但陶勇属于厚积薄发型,他5年坚持不懈地学专业、搞科研,医学生时期,就发表了SCI论文。
“金眼科,银外科”,左英熹说,保送研究生时,97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中只有陶勇一医院眼科,“保研竞争非常激烈,成绩特别优秀的才有机会报考眼科”。医院眼科由姜燕荣教授和黎晓新教授坐镇,专门挑战疑难眼病,专业水准可与国际水平比肩。
读研期间,左英熹他们经常看到陶勇把吃不完的剩饭打包带走,后来才知道他为了做课题,在实验室里养猪,“其他人都养兔子或小白鼠”。陶勇养猪是因为课题与眼底手术有关,而猪的眼睛更大。“他总要把剩菜里的猪肉都挑出来,说让猪吃猪肉不合适。”最终,这篇课题论文发表在国际最有影响力的眼科杂志上。
医生不是一个可以用性价比衡量的职业,医院,王惠觉得没什么比坚持来得重要,“总是需要一点理想支撑的”。陶勇医院可能也是一种出路,医院的高薪酬对他来说,医院丰富的病例有吸引力。每次参加研讨会,陶勇都会受到触动,分享病例的医院,“这犹如名与利之间的选择,看个人想要什么”。
医院的陶勇,刚进入临床时,就像一个猛子扎进水里,来不及换气。用他的话说,每天活在混乱之中,写不完的病历,看不完的患者,办不完的手续,“一天要收6个患者入院,给6个患者办出院,外加6台手术”。
彼时,陶勇每天都“气嘟嘟的”。
但是,在手术问题上,陶勇却想得开。他进入临床后没有着急做手术,而是对做科研乐此不疲。因为科研做得好,医院重视,无心插柳柳成荫,一夜之间他的手术多了起来。31岁时陶勇已经做了几千台手术,这对于博士毕业仅3年的医生而言,是可望而不可即的。“对于一件一辈子都要干的事,就不会急着去比较,反而应该更享受每天多积累一点的乐趣。”陶勇说。
坚持从医,是因为他把医学当成修行之道。
一次手术中,陶勇刚把患者的眼睛打开,显微镜的灯就灭了,怎么办?陶勇说,必须沉着冷静,继续完成手术,而整个过程中患者完全不知情。“上学时,老师就说过,如果遇到手术中停电,肚子已经打开,血还在流,慌乱的话就不知道剌哪了。”陶勇说这就是心理素质的培养,能让人保持坚毅的心性。作为医生,陶勇始终认为,医治病痛的同时也要